绿园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全区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日期:2009-03-18     稿件来源:

   

绿园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全区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分别于近期采取前期摸底、中期调查、后期研究整理情况的方式,对我区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3个镇,24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2万。其中,城市人口33.4万,农村人口8.6万,需要社会救助的城乡动态人口约为14334人左右。在全面实施民生工程、整体推进和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区政府紧紧围绕“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这三个被视为最需要社会救助的三个群体开展工作,努力构建社会救助体系,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架构坚实,基础牢固。区政府在2007年4月按照上级的有关精神,成立了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民政局长为副组长,区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街为成员单位的绿园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社会救助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走访调查、登记造册等工作。各镇(街)、村(社区)也相应成立了救助组织。目前,全区已建立区级社会救助管理中心1个,镇街、开发区救助服务中心9个,村、社区救助工作站66个。以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和“分类指导”为原则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已经形成;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应急救助、就业援助等六个救助项目为内容的社会救助工作全面展开;初步形成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三级社会救助体系。

(二)方案科学、措施得力。按照上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民生工作要求,区政府在成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这一方案提出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救助职责,明确了救助对象,规定了救助程序及救助措施,确立了救助工作将要实现的目标。这一方案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我区社会救助行为,使社会救助工作初步实现了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自发型向组织型、无序型向系统型转变。各组成部门和基层单位也都从解决被救助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逐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灾害应急救助、慈善救助和社会相互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从而使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为救助对象的生产、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对我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全力救助,解决民生。随着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开展,全区的救助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呈现出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实施,教育救助有效开展,住房救助不断完善,就业援助稳步推进,应急救助不断健全,慈善事业救助不断拓展,优抚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健康态势。一年来,全区共救助弱势群体1553人,其中城市1072人,农村 481人;救助困难群体12395人,其中城市9203人,农村3192人;救助优抚群体388人,其中,城市258人,农村130人。全区共落实各类优抚资金21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社会救助体系虽然仅仅运行一年,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按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一)成员单位沟通少,救助体系运作尚需加强。作为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应该形成在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之下,各个组成部门在系统内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完善救助功能。按照工作职能和部门责任分工,社会救助的大部分职能隶属于民政部门,因此民政部门就成为社会救助的主体。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现在我区虽然建立了救助体系,但救助主体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到位,整体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和救助工作的特殊性,还没有切实做到救助工作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从统的方面看,领导小组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切实起到统筹兼顾的作用;从分的方面看,虽然各个组成单位都能够积极工作,但整体效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二者兼顾才能使整个救助体系做到该统的必须统起来,该分的各负其责,最终形成合力,发挥体系的整体作用,使之有效地运行起来。

(二)救助信息不够准确,存在重复救助和交叉救助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们现在救助的办法大多为条块统计,部门救助。由于困难群体情况差异很大,年龄、性别、困难程度和救助部门上的不同,因此在统计和救助上也就出现有不少交叉,加之救助部门间信息沟通不够,有时出现了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被多个部门列为救助对象并加以施救的问题,致使救助对象重复受惠,个别救助对象漏统,使一些困难群众心理失衡,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三)救助资源不统一,存在苦乐不均的问题。社会救助工作应在救助体系之下经过严格组织、周密考察、充分论证后,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并在工作中有计划地逐步加以实施。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我区目前的救助办法基本上是各部门在其所管辖的工作人员中和所分管的工作范围内挑选困难较大的困难家庭为救助对象,并以部门协调、筹措、捐献资金和物品为主,使整体救助形成了条块救助。有时出现了救助对象困难相对大,却因没有经济实力强、人员较多的单位救助而无法摆脱贫困,而困难相对小些的困难户却因救助部门经济实力雄厚、人员众多,而得到了过剩救助的问题,使社会救助工作产生了不公平、不合理、苦乐不均现象。

三、几点建议

社会救助是民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事关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事关改革成果惠及百姓,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因此,一定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体系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使我区的救助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一)提高思想认识,使社会救助工作高位运转。社会救助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在于人们的思想认识到不到位。因此,各级领导机关、主管部门、相关单位乃至全体机关干部,都应该提高对社会救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上升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让改革开放成果汇集百姓,关乎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对社会救助工作有责任了,那才能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二)加强体制建设,使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发展。针对社会救助体系成员单位沟通少,整个体系运转缺乏统筹的问题,建议政府对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在救助体系整体效能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充分发挥体系的中枢作用,在领导小组的统筹之下,使全区的救助工作形成统一部署、归口管理、适时调度、多元救助的格局,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成体系运作。在具体工作中做到“重心下移”明确任务;“属地管理”上报情况;“分类指导”协调到位;切实做到有统有分,统分到位。逐步改变和克服散在的、自由的、随意的社会救助,从而实现“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城乡统筹、步调一致”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使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发展。

疏通信息渠道,使社会救助工作收到实效。针对救助信息不准确,存在交叉重复救助的问题,建议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强化社会救助中的信息工作,切实把好信息统计关。对确实需要救助的对象要个人申请,逐级填报,并要搞好调查核实,一级对一级负责。要制定信息收集上报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信息。杜绝和避免不报、误报、谎报。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建立健全救助对象档案,把被救助对象分成类,根据困难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救助单位和人员实施困难救助,并要准确记录被救助对象的救助和解困情况。要研究建立救助工作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使社会救助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加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

(四)整合资源配置,使社会救助资金合理运用。针对救助资源不统一,救助对象所获救助苦乐不均的问题,建议政府对社会救助的资金、物品要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一调度,根据困难程度施救。对每个被救助对象都要落实救助单位和个人,并要根据脱贫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对困难较大的要安排多个救助单位联合救助,对已经脱贫的要撤除救助单位,对新产生的救助对象要及时纳入救助行列。并要搞好救助资金、物资的二次调配和重点使用。从而保证救助工作要情况明了、布局合理、安排得当、救助到位。同时,逐步要改变年节救助全员出动,平时救助很少安排的做法,使社会救助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轨道。

 

 

 

绿园区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2008年5月20日

 

 

 

版权所有: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技术支持:长春市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4030026号 本站访问量: